• 搜索范围
  • 第9年
  • 联系供应商 [收藏]
  • 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
    联 系 人:
    8605928068067
    经营方式:
    工厂
    经营行业:
    乌龙茶 绿茶 红茶 普洱茶 黑茶 其他茶叶
    商品数量:
    10
    创店时间:
    2015-08-13
    资质审核:
    保证金:
    0.00 元 说明
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
详细页

CCTV《国礼档案》——【海堤大红袍】溯源之旅

发布日期:2015-08-19 | 浏览次数:123 收藏

在举世瞩目的2014APEC会议上,中粮茶业旗下中茶品牌再次荣登世界舞台,为21国首脑和工商领袖提供包括海堤牌大红袍在内的四款顶级茗品与茶艺服务,受到与会贵宾的广泛赞誉。APEC会议期间,中粮茶业推出的“中茶国礼茶备受瞩目,旗下的厦门中茶“海堤牌也推出了国礼级系列产品。

随着APEC国礼系列茶品的推出,CCTV《国礼档案》摄制剧组走进中茶厦门,踏上了探访中粮茶业国礼茶品——【海堤大红袍】的溯源之旅。

“海堤大红袍”之基地揭秘

    闽北是福建省的主要产茶区,也是最古老的茶区之一。现今闽北主要产茶地有武夷山、建瓯、建阳、政和等,武夷山大红袍、肉桂、闽北水仙、正山小种等名扬海外。中茶厦门在闽北拥有茶叶基地两万多亩。

武夷山山清水秀闻名世界,也只有身在武夷山,才能体会什么叫做山水无处不茶园,茶园无处不飘香。武夷岩茶是乌龙茶中的上品,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一种。茶叶专家张天福说过,凡茶香种种,有品种香、土壤香、气候香、加工香,上品武夷岩茶则四香俱备。一般说来,依栽培生长的地域划分,武夷岩茶分为正岩茶、中岩茶、半岩茶、洲茶和外山茶。武夷正岩茶,产于武夷山牛栏坑、大坑口、慧苑坑、流香涧、悟源涧等地,号称武夷“三坑两涧”,生长在这里的正岩茶就是最好的武夷岩茶。

在这“三坑两涧”岩茶基地,你到处都能看到“厦茶”的影子——“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的标志几乎遍布在上岩区域的每一座山峦、每一片茶园……无论是信步山中还是泛舟水间,都能看见基地里或垅垅块块,或片片层层的大红袍茶树。

武夷山气候与地形错综复杂,因此栽植也有其独特之处:在绿水青山间,基地茶农们利用幽谷、深坑、岩隙山凹和部分缓坡山地,以石砌梯填土建园,有利用天然石缝种植茶树的,也有利用险峻石隙砌筑石座圈为茶园。武夷灵山,清洌溪水,是决定厦茶“海堤”大红袍系列产品岩韵品质的重要条件。

 

“海堤大红袍”之品质揭秘

 

“海堤”质量、工艺和品质获世界认可

1976年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生产的海堤牌乌龙茶第一次打入日本市场,日本人真正喝到了地道纯正的乌龙茶。几十年来,尽管日本对茶叶设立了上百种农残标准,而欧盟的茶叶进口检测标准更是远远高于日本,这些绿色壁垒,确实把一些中国茶挡在国门之内,但厦茶产品凭借过硬的产品力和世界级的质量安全标准享誉海外,现在“海堤茶叶”已经出口到海外57个国家和地区。
   喝茶人本希望养生、养心,而某些茶企急功近利,致使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遭受农药残留、重金属和微生物的伤害。做茶不仅是“功德产业”,也是一个“良心工程”,因此海堤不仅是筑就和谐交流的“感情之堤”,还是奉献安全产品的“品质之堤”。让消费者喝到安全放心的“放心茶”,是海堤品质的基本要求。
   在长达几十年的出口贸易中,厦茶始终践行全产业链的质量把控。从茶叶源头抓起,对所属茶区的茶叶农药配晒实行严格的控制,农药采取统一购买,并送到专业的检测点进行准确的检测,确定符合标准了才发放给茶农使用,而且定期在产地为茶农进行培训,并在各个茶区配备技术人员进行辅导和跟踪。在茶叶制作过程中,专业的农药检测程序也一直跟踪在每一个制作环节,直至最后包装成品。如今,已投入近千万元建立了一流检验室,在栽培和制作过程中控制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微生物含量等。

 

“海堤大红袍”之历史揭秘

 

中国第一款“有名有姓”的茶叶  

 

2015年新年伊始,中国茶经典代表作之一的“海堤大红袍”即将迎来55岁生日,岁月的积淀,让其独具韵味、安雅馥郁,更加值得国人和全世界消费者的品味与欣赏。半个世纪的感动、沧桑、故事让“海堤大红袍”韵味十足,闻之茶香袅袅,尝之珠圆玉润,品之感慨无穷。2015年,对“海堤大红袍”来说,更为值得纪念—— 对于中茶厦门来说,大红袍可谓是一位特殊的“使者”。 她成为第一位“中国大红袍”的“代言人”,率先带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和“厦门茶叶”的印记走向全世界。

 

55年前,它记录了一个里程碑式时刻:在中国众多的茶种中,她是第一个“有名有姓”的“大家闺秀”。“海堤大红袍”最早把“海堤”作为商标在世界各地登记注册,这也是全中国第一个在世界崭露头角、“有名有姓”的中国茶。

 

记录文革历史,海堤大红袍被迫两度更名

 

    海堤大红袍”也并非未遭遇过任何变故与劫难。这段故事,记录了她的一段辛酸往事——文革期间,她曾经三度改名,才得以在市场上继续生存。

“大红袍”因为状元给茶树披上红袍得名,却也因为这个典故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存殁考验——在文化大革命中,“大红袍”之名由于与“中状元,加红袍”这一“四旧”有关,曾被斥为“封、资、修”,生长于九龙窠的岩茶“大红袍”差点被全部铲除,而后来,终于以更名“大红梅”、“大红岩”作掩护,顺利地过了“破四旧”这一关。

而最早的品牌茶“海堤大红袍”成为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者。文革期间,“大红袍”被迫更名“大红梅”后,喜爱武夷岩茶的海外华侨惊奇地发现原本天天喝的“海堤大红袍”居然找不到了,销售中的“海堤红罐子”却换成了“大红梅”——“大红梅”与“大红袍”究竟有什么关系,熟悉的“大红袍”又去了哪里?……当时,许多侨胞托人四处打听“大红袍”的“下落”。最后,不少海外侨胞提出要把“大红梅”更改过来,尽量减少大红袍更名后所产生的误解。

这时,一部电影的名字提醒了厦茶的茶叶工作者,那就是《红岩》!红岩是歌颂江姐这位革命英雄的,把大红袍改名为“大红岩”更接近“大红袍”的特点?毕竟“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与“岩”关系密切,而且武夷山的岩石属丹霞地貌,大都呈“红”色,此外,叫“大红岩”革命味道更浓郁。于是,“海堤大红袍”又有了新名字:“大红岩”。

 最后在许多华侨的努力下,文革结束后,“海堤大红袍”终于又实至名归,换回原来的姓名,至今厦茶的历史文物中还藏着一罐以“大红岩”为名的海堤“红罐”AT103。这个有些古旧的“红罐”既讲述了一段不可复制的历史,也珍藏着海外侨胞对祖国的一片赤胆,对厦茶的毕生喜爱。

从亿元“抄底大红袍”到万吨库存“平抑茶价”

 

2008年武夷的春季,碧水环拥漫山飘翠,茶香撩人红袍闹市,正是武夷大红袍春茶收获采摘的大好时节。厦门茶叶总经理王贵卿带领团队早早来到武夷山,提早向供应商、茶农下了大单,首次采用合同的方式与武夷山北岩岩茶精制厂、武夷山市永生岩茶厂、武夷山南方岩茶厂等5个大户签下价值近亿元的定单,拉开了厦茶逆市“抄底”大红袍的序幕。

实力央企厦茶大举向武夷逆市抄底岩茶,引起了整个茶行业对武夷岩茶的关注,可以说这次“抄底”行动,为武夷大红袍茶产业带来了逆市发展的机遇,为大红袍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几十年前,中茶厦门作为少数允许出口的企业之一,担当着把武夷岩茶大红袍送向世界各地的使命,因为大红袍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茶界的一朵奇葩,作为央企,除了要考虑企业的利益,更要为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关于中粮茶业“海堤大红袍”的故事,书写了中国近百年的茶业发展史,也见证了中国和华人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时代。海堤大红袍,国茶秀天下,用独特的文化韵味与中国气息,向全世界传递着属于中国的声音。